金錢價值觀

只得一小時的家長理財工作坊

有一場為基層家長舉辦的理財工作坊,時間只得一小時,所以更加要好好利用這一小時,為了內容更貼地,更切合基層家長需要,所以在工作坊舉辦前 ,同其中兩位家長分別傾談,了解他們日常實況。原本估計用一小時完成的傾談,結果超過了兩小時完成。

以下是一些對話內容:

「我都無錢,所以不用學理財。」— 黃亞Bee心想: 應用什麼例子鼓勵他們學理財?

「因不能工作,那裡可找資源?」— 黃亞Bee心想: 嘗試為他們找一些資源,尤其對孩子得益的資源。

「雖然我只給每月50元作零用錢,但囡囡都有儲蓄習慣,最近還說用自己的錢買文具。」— 黃亞Bee心想: 我要邀請這家長分享,這將增加叫人儲蓄說服力。

但理財工作坊只得一小時,不能說過多內容,否則家長們吸收不到,最後,想出了以下五個重點,讓家長容易記憶:

  1. 身教角色
  2. 找尋資源
  3. 目標儲蓄
  4. 精明消費
  5. 懂得分享

這五個重點將在另一篇文章詳談。

這次機構攪的理財工作坊的背後意思,是讓家長感覺到,有人看到他們,關心他們,知道他們需要,他們不是孤獨的。突然間,有種 mission pop up 了,想走前多點,好想為基層做更多。

只得一小時的家長理財工作坊 Read More »

家長先學理財 Why?

家長先學理財

孩子的第一位學習對象,就是家長了,孩子未獨立前,便與家長一起生活,家長可以身教的時間是非常長,所以家長應先學習理財。

為什麼重要
是為了避免孩子墮入金錢陷阱,有報告指出,有賭徒在小學階段已有機會接觸賭博,又有報告指出,有超過52% 青少年罪犯是沒有儲蓄習慣,所以家長越早教導孩子理財,孩子越能早學正確價值觀和財務知識,避免墮入金錢陷阱。另一方面,從好處方面想,孩子早日學懂理財方法,將來的財富,可透過復利效應增值,便可早日達到財務自由。

所以黃亞 Bee 特別喜愛與家長交流理財。

給家長一個身份
黃亞 Bee 向家長舉辦理財小組時,第一個重點並非什麼理財概念,什麼理財知識,而是給家長一個身份,就是成為孩子的導師,讓家長多了份責任感,使命感,從而推動家長的動力。

因為當家長知道為孩子作工的意義後,便能夠堅持下去。這種喚醒意義方法,是參考了維克多.弗蘭克所發明的「意義治療法」中的概念。

伸延資訊: 維克多.弗蘭克
弗蘭克在集中營的生死關頭逼迫之下,找到活下去的意義,幫助他熬過營內的惡劣情況;並且體會出:人類生命的動力在於尋出意義,即能承受任何煎熬。在重獲自由後便開創「意義治療法」嘉惠世人。

家長先學理財 Why? Read More »

我無錢, 不用學理財

「我都無錢,所以不用學理財。」一位基層朋友對我說。
「就因為無錢,所以更加需要學理呀!」「唔學,唔通你想一直以後都無儲蓄?」黃亞 Bee 回答。

無論你現在有沒有錢,都應該學習理財。

為什麼重要: 令自己財務安全,再為財富增值

學習理財,其實不只學習硬智識,如技術指標,投資產品運作等等。還有軟智識,即是金錢價值觀。價值觀是指能夠影響到理財行為的想法和決定。

簡單舉例,當最新的手機上市,就算信用卡數未清,你仍會跟上潮流立即買下來,還是先比較同期手機的功能是否合適自己需要,再從中找出性價比最高的手機。這就是有沒有理財價值觀的分別。

再用以上朋友的情況來說,如定了一個可達到的儲蓄目標後,便會開始檢視日常消費,找出可減少消費的開支,又或者尋找增加收入的方法,這些理財想法,是需要學習的。

我無錢, 不用學理財 Read More »

Scroll to Top